陪审员被誉为公民在法庭“耳朵”和“眼睛”,是司法中重要一员。他们以自身丰富经验与法官专业知识相互补充,共同审理案件,促进情理与法理有机结合,提升司法公正公开。近年来,我区在陪审员选任、培训和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措施,使陪审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,取得了显著成效.
今年以来,我区通过随机取和实质参审方式选任了一大批通民情、知、接地气普通群众担任陪审员。截至目前,我区共有2204名陪审员,比去年增加了337人. 他们参与了3083件案件,总计参与人次达到4464人,陪审员综合管理系统其中民事案件占比73.1%.
自治区司法厅在管理保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,构建了长效机制,规范了对陪审员工作管理. 通过加强对陪审员培训,提高他们法律素质和审判技能,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责任感和积极。同时,指导县(区)级司法局与基层、机关建立了选任陪审员沟通渠道,坚持公道正派、群众威望较高作为选任陪审员重要指标. 并完善了推荐和审核制度,陪审员综合管理系统丰富了选任方式,逐步提高了公民个人申请担任陪审员比例,以确保新增陪审员能够涵盖不同社会群体.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研究陪审员补选和考核等常管理工作.
普通群众在全区新增陪审员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,陪审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持续提高。其中,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陪审员占比超过75%. 许多具有良好素质专家学者、退休部、社区工作者和群众代表也加入了陪审队伍. 这些陪审员加入使得陪审员队伍素质得到了进一步优化.
为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针对和实效,各地加大了对新任陪审员岗前培训力度.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常识、诉讼程序、权利义务和庭审技能等法律专业知识. 此外,各地还坚持“集中管理、分类使用”原则,对陪审员进行统一联络、协调和调度。例如,固原市采取随机取和相对固定相结合方式,由陪审员管理办公室随机取一定数量陪审员,并分配到相应审判庭和法庭. 这样做目是尽量减少“固定陪审”现象,确保陪审员参审机会公平. 同时,也严格执行随机取机制,充分保障陪审员在审判活动中各项权利,解决了“驻庭陪审”和“陪而不审、审而不议”等问题,让更多群众直接参与和审判工作.
陪审员作为法庭中公民代表,发挥着重要作用. 通过创新选任、加强培训和规范管理等措施,我区陪审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,为司法公正公挥了积极作用。今后,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陪审员培训和管理力度,不断完善机制,推动陪审员制度健康发展. .